bet36365 乐山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服务劵工作平台 乐山会计网 网络商学院 乐山市专业技术继续教育 乐企通 乐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热门推荐

乐山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第四章)

    2014-08-21 14:56:47    市经信委    在线浏览次数(

第四章  新型工业化发展重点

 

第一节建设美丽园区



\



















围绕分散变集中、废料变原料、低端变高端、直线变曲线、传统变新兴“五个转变”,构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公共服务、物流配套、综合市场“五大体系”,推进关联、成链、集聚、集约、合作“五向发展”,以实施“2244”园区培育计划(详见附件2)为抓手,促进园区扩园提质升级,建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美丽园区”。
 
表5-1 “2244”园区培育目标
培育目标 园区名称
2个千亿园区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
2个500亿园区 乐山(五通桥)盐磷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
峨眉山市工业集中区
4个300亿园区 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犍为县工业集中区
乐山市工业集中区
井研县工业集中区
4个100亿园区 马边县工业集中区
沐川县工业集中区
金口河区工业集中区
峨边县工业集中区
 
按照“突出主业、特色发展”导向,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和产业定位。以产业集聚为主导、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各企业间分工协作为基础,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关联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一盘棋”,统筹园区产业布局,将产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盐磷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重点优势产业,对全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进行规划。
 
5—2 各个产业园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 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 不锈钢板及制品  
乐山(五通桥)盐磷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 盐磷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及新能源  
峨眉山市工业集中区 铝及制品、茶及饮料、IT业  
夹江经济开发区 中高档及功能陶瓷和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  
犍为县工业集中区 盐磷精细化工、汽摩配件、中高档纸  
乐山市工业集中区 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型建材产业  
井研县工业集中区 纺织、食品加工和盐磷精细化工产业  
马边县工业集中区 磷化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  
沐川县工业集中区 磷煤硅钙化工、农产品加工和中高档纸  
金口河区工业集中区 高附加值铁合金、电—磷(硅)  
峨边县工业集中区 高附加值铁合金、电—磷(硅)产业  
 
 
着力推进园城共生、产城一体发展。一方面,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城市新区。按照“三区联动、沿江组团”的思路,把乐山高新区、临港产业园区打造为城市功能新区,促进城市向南、向西发展,与五通桥区、沙湾区对接,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布局发展,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骨架。借助产业园区支撑城市发展,拓展城市空间,把园区建成城市的新组团、副中心。另一方面,加强城镇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依托城镇发展园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配套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使园区发展与城镇路网、供水、通信、环保、教育、医疗、商业网点等配套,让企业安心发展,员工舒心工作。
 

第二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加速集聚、融合发展”的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行业特色明显的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物联网):以乐山高新区电子工业园为核心,五通桥、峨眉为两翼,加快推进乐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科技园建设,把乐山建成四川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和中国西部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电子元器件。依托乐山无线电、菲尼克斯、希尔电子等企业,围绕工业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硅外抛光延片—硅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发展光电子(LED)器件、芯片规模封装(CSP)、多芯片封装、半导体照明设备、半导体精密模具等产品。
——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重点指导支持永祥、乐电天威、新天源为龙头的多晶硅企业重组、脱困工作。依托川投、乐电、省电,探索建立“煤—电—多晶硅”企业一体化运营模式,围绕工业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单晶硅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太阳能发电设备—太阳能民用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等产品。
——软件与信息服务(含物联网)。利用甲骨文签约契机,吸引更多、更强的软件研发企业落户乐山,推进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专业特点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的研发、生产,推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B2B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外包发展。依托物联网示范园区建设和平安都市、研成科技等骨干企业,打造物联网研发—芯片制造—射频装置生产—产品示范应用产业链,重点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芯片和射频装置生产制造。
新能源新材料:依托业已形成的以高新区为中心,向北辐射峨眉、夹江,向南辐射五通、犍为的产业布局,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带。
——太阳能:依托新天源等企业,围绕“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产业链,继续向下延伸研发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依托武汉凯迪生物科技,开发生物质能源,在峨边、马边、金口河、沐川建设生物质能电站;依托东风电机、华发电子等企业,重点研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配套电池、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等产品;加强分布式能源点建设,在峨边、马边、金口河建设风电场。
——电子新材料:依托现有的电子信息企业,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高纯砷、高纯锗、砷化镓、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用材料、芯片封装材料、直径200mm以上的硅单晶及抛光片、直径125mm以上直拉或直径50mm以上水平生长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铝铜硅钨钼等大规格高纯靶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铜镍硅和铜铬锆引线框架材料、电子焊料等。
——化工新材料:依托盛和稀土、有研科技、锐丰稀土等企业,围绕稀土矿采选—氧化物分离萃取—深加工及延伸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稀土及贵金属催化剂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纯稀贵金属等产品;依托福斯科技、金石集团等企业,围绕“磷矿开采—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级磷酸盐;依托福华集团、银邦硅业等企业,围绕“四氯化硅—气相白碳黑、有机硅单体—烷氧基硅烷、硅油、硅胶、硅活性中间体—光纤级四氯化硅—光纤”产业链,重点发展特种橡胶、新型硅油、特种硅树脂剂、硅烷偶联剂、高性能硅橡胶、有机硅改性材料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有机硅产品;以新万兴为龙头,围绕 “原丝—碳丝—预浸料—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链,大力发展用于民用航空、能源、汽车、交通运输、医疗器械、高档体育休闲用品等领域高档碳纤维预浸料和复合材料制品。
——冶金新材料:依托德胜、西南不锈钢、其亚等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包括耐腐蚀耐磨损钢材、节约合金资源不锈钢、高性能基础件用特殊钢棒线材、高品质特钢锻轧材、新型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等。
现代装备制造业:利用岷江港航综合开发工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开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大型装备制造及构件产品,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建成西部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重大装备。抓住三一重工落户乐山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周边城市的合作,围绕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产业链,重点发展大吨位装载机、新型压路机、平地机、液压传动装载机、大吨位柴油驱动和电驱动液压挖掘机等产品。
——新能源装备。依托东风电机、夹江水工、华发电子、明星电缆、天龙客车、川南减震等企业,培育大型发电机组、大型水工机械、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制造,重点发展伺服电机及驱动装置、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降低输、变、配电损供电设备,汽摩减震器,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特高压和海底电缆、水工机械及关键设备等产品。
——专用装备。依托成发纸机、长仪阀门、斯堪纳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精密铸锻件、大型轧辊、大口径全焊长输管线球阀、截止阀、农业收获机械、先进制浆、(特种)造纸设备等产品。
2.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走产品高端路线,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业研发力度,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初级加工向深度、精细加工的延伸,奋力向终端产品进军,增强“乐山制造”的竞争力、影响力。
冶金建材:依托沙湾、峨眉、夹江现有的产业布局,建设西部最大的不锈钢、建筑陶瓷、水泥等建筑材料产业基地。
——冶金:以德胜、西南不锈钢、其亚等龙头企业为主导,围绕“钒钛磁铁矿采选—提钒选钛—钒、钛制品(钛白粉、钛合金)”钢铁产业链、“冶金—热轧—酸洗—冷轧—制品”不锈钢产业链和“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深加工”铝产业链,大力发展高性能、特殊用钢铁产品,开发板、带、箔等高性能高精度铝材、钒钛钢、不锈钢及制品、大型不锈钢轧材、装饰用型材、高档不锈钢生活器皿。
——水泥及制品:以峨胜、嘉华、华构住工等企业为依托,围绕“煤矸石、粉煤灰、石灰石—水泥生产—商品混凝土—水泥预制品”水泥产业链,推进行业整合和产品上档升级,大力发展特种水泥(大坝和油井水泥)、高强、高性能水泥结构材料、预制装配式整体住宅等产品。
——陶瓷:以新中源、新万兴等企业为主导,围绕“原料加工—成型—干燥—烧制—陶瓷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晶石、微晶石等高档建筑、艺术、生活陶瓷,大力研发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陶瓷。
盐磷精细化工:坚定不移地走精细化和产品高端化道路,以现有五通、犍为、井研为核心,打造延伸 “盐、磷矿开采—盐、磷基础化工—盐磷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千亿盐磷化工产业,打造西部一流的盐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盐化工业:主要依托福华、和邦等企业,走盐矿(卤)、磷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之路,向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草甘膦、双甘膦)、高分子化工(有机硅单体、三氯氢硅、白碳黑)、有机硅应用品(合成橡胶、硅树脂、硅油)、化工新材料等精细盐化工产品发展。
——磷化工业:主要依托川化、和邦、金光等企业,加快磷矿资源的整合进程,对磷矿进行保护性开采,大力发展三聚磷酸钠、磷酸一铵、磷酸氢钙、食品级磷酸、电子级磷酸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磷化工产品。
农产品加工:围绕“一都四基地”建设,以林竹、茶叶、畜牧、蔬菜、中药材五大优势资源为重点,围绕“种养殖—粗加工—深加工—优质产品”产业链,打造具有乐山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乐山名牌农产品,推动乐山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肉类加工:依托蓝雁集团、哈哥兔业、罗城牛肉,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猪肉、兔肉、牛肉制品。
——茶叶:依托峨眉竹叶青、仙枝竹尖、峨眉雪芽,打好“峨眉山茶”地理标志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高端茶、茶浓缩液、茶粉、茶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
——蔬菜:依托锡成公司、绿宝利康以及峨边、沐川、犍为、五通等地特色加工企业,发展绿色蔬菜加工和粮食加工,建设都市农业观光带。
——林竹加工:依托玖龙、永丰、凤生纸业和吉象、龙马木业,发展林竹深加工,重点发展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等。
——中药材:利用乐山本地道地药材黄连、白蜡、天麻、石斛等,加快形成“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中成药及相关健康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中药科技”等现代中药产业链,重点发展各类中药饮片、柠檬烯原料药和胶囊、乌天麻、紫杉醇系列产品、银黄颗粒、银黄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百部止咳颗粒、大山楂颗粒等天然药物产品。
——纺织、皮革、制鞋:依托金威利、瑞鸽及市中区、井研、峨眉、金口河的纺织和服装企业提升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开发生产高支、高密、提花等高档纺织面料、服装、鞋类等产品。
3.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全面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和延伸,突出重点领域,以市中区为核心,呈放射状态、覆盖全市,形成生产性服务业成链配套服务,实现上中下游产业互相带动促进,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工业物流市场,培育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主体,构建现代工业物流网络体系。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推动大型工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抓住岷江航电开发和成都港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发展港口物流运输服务业;以远成物流园区为龙头,加快形成产业集中、服务集成的集聚效应。
——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电子信息等现代技术手段,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重点推进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专业特点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的研发、生产,推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B2B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外包发展。
——加快发展科技与研究设计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强化设计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载体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制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切实推进集聚区规范、合理、加快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重点产业和园区集聚发展。支持技术研发集聚区、工业设计集聚区、总部经济区、现代物流园区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以万贯集团为依托打造西部五金机电销售物流配送中心,以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夹江陶瓷产业等重点产业为依托,加快建设钢材、陶瓷工业品市场建设。
——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服务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应用。推进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工业物流、产品销售、检验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推广普及生产性服务企业运用RFID、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升级改造和服务创新。
 

第三节  推进企业梯次发展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微企业成长、创业创新“三大工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促进企业协调梯次发展。
实施“2359”大企业培育计划(详见附件3)。到2017年,打造2户千亿企业,3户五百亿企业,5户百亿企业,9户五十亿企业;“2359”大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600亿元(市境内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000亿元,年利税实现255亿元)。
 
5-3 2359大企业培育目标
培育目标 企业名称
2户千亿企业 德胜集团、其亚集团
3户五百亿企业 西南不锈钢、福华集团、和邦集团
5户百亿企业 蓝雁集团、峨胜水泥、巨星集团、乐山电力、新万兴
9户五十亿企业 明星电缆、乐山无线电、鑫河电力、华构住工、东风电机、川南减震器、农夫山泉、福斯科技、天宏不锈钢
 
助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上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市级配套措施,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全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支持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培训、法律服务、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立,整合社会中介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与大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形成专业分工、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重点支持块状经济中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支持,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第四节  培育名优特新产品

      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品牌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特新产品,不断提升乐山企业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打造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国家、省级驰名、著名商标,逐步实现以创产品名牌向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拓展。大力开展驰名、著名商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市的品牌战略工程,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知名产品,以名品名牌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为重点,挖掘、筛选、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
打造优质产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加快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引导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追求卓越,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进行ISO9000、ISO14000、ISO18000、CE、UL、FDA等认证。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增强产业集群产品的质量保障能力。
打造特色产品。以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特色品质为衡量标准,大力推进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积极引导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产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形成区域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积极保护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打造夹江年画、夹江书画纸、乌木雕刻等特色手工艺品。凭借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花茶”、“峨眉山雪魔芋”、“金口河乌天麻” 、“五通桥豆腐乳”等特色农产品。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广、效益佳的战略性新兴产品。按照“攻克技术、引导产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先导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超前部署,做好战略性新兴产品发展规划。对有较好产业基础、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自主创新产品要给予重点支持;对市场潜力大、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产品要进行前瞻性培育;对具有优势特色、有区域性、行业性需求的产品要给予重点关注、引导支持。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围绕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盐化工产品,主要向草甘膦、双甘膦、有机硅单体、三氯氢硅、白碳黑、高分子化工发展,延伸至有机硅应用品(合成橡胶、硅树脂、硅油)等精细盐化工产品;磷化工产品,主要向磷酸、磷酸盐、有机磷,向双甘膦、离子膜烧碱、有机硅、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等精细磷化工延伸。不锈钢产品,要向工业和民用相结合的板、卷、型材及制品方向延伸发展;钢铁产品,要扩大五氧化二钒规模和发展高附加值型材;建陶产品,以卫生洁具、功能陶瓷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
 

第五节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新源,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和纽带,政府宏观调控的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突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深化与本地科研院校的合作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强化政策激励,着力加强园区和企业发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测试基地、实验基地。深化与乐山师院、西南交大、成都理工大工程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本地智力资源优势。引导高校院所研发平台与企业研发平台对接,推进研发平台的人才集聚。加快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加大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以研发平台为依托,打造形成“领军人才+团队+产业”的集聚发展态势。
引导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有效对接,形成利益驱动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产业技术创新目标,鼓励、支持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在战略层面上进行合作,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打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瓶颈,推进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运作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方向发展,着力发展专业研发型服务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逐步制订创新服务检验检测标准,提高科技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节  强化投资拉动项目支撑

强力实施“外引、内生”,做强项目支撑。在“外引”上,抓产业转移、抓承接配套、抓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抓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战略布局乐山,引进重大项目;在“内生”上,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发展、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和企业互惠合作为主要途径,生成新项目。狠抓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不断新添发展增量;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链延伸、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领域,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详见附件4)。
 
表5-4 乐山市工业项目库表
项目类别 项目个数 总投资(亿元)
一、在建项目 138 1277.73
二、拟建项目 119 562.33
三、拟生成项目 168 1424.89
总计 425 3264.95
 
发挥重大项目对保持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的引领作用,加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区域的投资比重,促进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明确投资发展的重点,完善以产业政策为主导、公共服务为基础的投资政策,加快形成统筹协调、公平均衡的投资调控机制。促进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七节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以资源的综合利用、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为重点,实现工业经济绿色低碳美丽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深化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加大对试点园区、试点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探索建立适合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重点污染行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产业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加强设备与技术更新、工艺与流程更新、产品重组与设计更新,推动生产过程节材节能、废弃减降化、产品环保化。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搞好煤矿、磷矿、稀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煤层气、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钢渣、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提高工业低碳化发展能力。综合运用结构调整、新技术推广、政策引导、法规强制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节能调度,实施清洁能源优先、减排优先的有序供能、用能政策。加快低碳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在重点企业推行碳计量审计和碳减排目标考核,推进低碳企业试点示范。
深入推进工业节能节水减排。坚持“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淘汰落后”和“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节水减排工作。探索开展产业园区节能规划。加强新建、扩建、技改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探索开展新建、扩建、技改项目节水评估和审查。全面推广工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探索推进工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推广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节水能力建设,完善工业节能节水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能源审计、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和能耗限额管理,启动高耗能行业能效在线管理试点。加强能源和取用水计量基础工作,提高重点企业用能和用水统计水平,加快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基础和企业主体作用,以市场手段为主,综合采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煤炭、焦炭、铁合金、黄磷、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关、停、并、转的企业,各级财政要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同时积极申请省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助和奖励资金。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腾出资源空间、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
 
第八节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建立全市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推进体制和机制,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等企业信息化6大关键环节,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电子交易系统信息化建设。支持区县和园区开展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建设,建设一批信息化服务支撑平台,发展特色工业,扩展现代物流,提升区域两化融合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及公共平台建设。积极做好物联网示范工作,建设“数字乐山”、“智慧城市”,构建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实施“电子政务”,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构建企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探索推进“三网融合”。
(bet36365)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乐山市市中区凤凰路中段580号 电话:0833-2128101 邮箱:lssme@lssme.gov.cn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中小企业局)业务指导

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乐山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27635号-1 乐公网安备:51110200001162

顶部 底部